海南三亚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新闻公告
科学家发现牡蛎能生物转化无机砷降低其毒害性
作者: 三亚站 更新时间: 2015-12-31
   

南海海洋所张黎研究团队发现,牡蛎在干净的或者轻度污染环境中可以有效地对砷生物转化并达到解毒效果,相关成果“Biotransformation and detoxification of inorganic arsenic in Bombay oyster Saccostrea cucullata”发表在Aquatic Toxicology(IF=3.668)(2015, 158:33-40)。 

  据介绍,砷(As)是一种典型的有毒类金属,在“危险物质名单”中名列第一,是首要控制污染物。砷对人体危害是一个长期、慢性的毒害过程,长期接触砷会引发细胞中毒和毛细管中毒,还有可能诱发恶性肿瘤。海洋环境中的砷以复杂化学形态存在,主要为具有剧毒无机态和毒性较弱或无毒的有机态,前者包括三价砷[As(III)]和五价砷[As(V)],后者包括甲基砷酸(MMA)、二甲基砷酸(DMA)、砷甜菜碱(AsB)和砷胆碱(AsC)等。在海水和沉积物中,砷主要以无机形式存在,而在海洋生物中砷主要以有机形式存在。 

  张伟等研究人员对无机砷在牡蛎(Saccostrea cucullata)体内的生物转化和解毒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对照组(1.2 μg/L总砷)和暴露组[1 mg/L As(V)]牡蛎体内砷主要以有机形式存在,表明牡蛎在干净的或者轻度污染环境中可以有效地对砷生物转化并达到解毒作用,但牡蛎体内的生物转化具有一定的容量限制,其转化效率随着暴露浓度的升高而下降。研究揭示,牡蛎对砷的生物转化包括As(V)还原、As(III)甲基化至MMA和DMA、以及AsB合成,砷在牡蛎细胞内主要与起重金属解毒作用的金属硫因蛋白(MTLP)结合,可进一步降低了砷对牡蛎的毒性作用。 

  该成果获得了“百人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S2013010012510)、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LFE-2013-1)等资助。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syb@cern.ac.cn TEL:020-84460294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