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三亚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新闻公告
砗磲增殖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为珊瑚礁生态修复提供新思路
作者: 三亚站 更新时间: 2025-05-06

砗磲增殖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为珊瑚礁生态修复提供新思路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实验室喻子牛研究员团队依托我站,在南海海域砗磲增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首次系统比较了南海海域三种砗磲(无鳞砗磲、鳞砗磲和番红砗磲)在不同珊瑚礁区域的生长和存活表现,揭示了环境因素对砗磲增殖效果的影响机制,为南海砗磲种群恢复和珊瑚礁生态修复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Marine Biodiversity,副研究员李军及李湛伟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员喻子牛和张跃环研究员为并列通讯作者。

研究选取了海南省三亚市的蜈支洲岛和鹿回头半岛两个珊瑚礁区域,对三种砗磲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增殖实验比较。结果显示,蜈支洲岛的砗磲生长速度和存活率显著优于鹿回头半岛,其中无鳞砗磲的生长速度最快,月生长率达到4.45 ± 0.36毫米。研究指出,浊度是影响砗磲生长和存活的关键环境因素,而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也会对砗磲种群造成显著影响。这一发现为科学选择砗磲增殖地点和优化增殖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提高砗磲种群恢复的效率和成功率,对我国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两个珊瑚礁点(鹿回头和蜈支洲岛)砗磲水下图像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C31005042023YFD24017042022YFC3103403)、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ZDYF2025XDNY088ZDYF2024XDNY175)、深圳市基础研究项目(JCYJ20240813111707010)、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24B1212050006)、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2021B0202020003)、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2060101332023B03J00165)以及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2023A15150109442022A1515010203)、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核心技术攻关项目(2024-MRB-00-001)等项目联合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Li J.#, Li Z.#, Zhao Z., Guo S., Ma H., Qin Y., Yu Z.*, Zhang Y.*. Growth and survival of three hatcherybred giant clams (Tridacna derasaT. squamosa, and T. crocea) in an ocean nursery: a pilot of restocking study in China. Marine Biodiversity. 2025(55):25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7/s12526-025-01506-3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syb@cern.ac.cn TEL:020-84460294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