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至7月28日,由中国科学院科技基础能力局指导,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主办的CERN第二十七次工作会议,以及由中国生态学学会长期生态专业委员会、CERN、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RN)、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NESDC)、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网(CEN)主办的第一届长期生态学研究前沿论坛暨中国生态学学会长期生态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隆重召开。两个会议的承办方皆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宁夏沙坡头沙漠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于贵瑞院士、张佳宝院士、冯起院士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相关科研院所、高校、行业部门相关单位的近200余家单位的3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三亚站站长黄晖研究员、副站长周伟华研究员和罗勇工程师一同参加了上述两个会议。
第一届长期生态学研究前沿论坛包括大会开幕式、大会特邀报告、集体合影与茶歇、分会场主题学术报告和长期生态专委会发展研讨会等环节。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李宗省副院长主持开幕式环节。首先,冯起院士代表会议承办单位致辞,简要介绍了沙坡头站长期生态学研究的历程,并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随后,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长于贵瑞院士致辞,指出了长期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性和今后要结合长期定位观测和短期实验研究手段以解决生态学研究中的诸多挑战;最后,长期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和副秘书长等针对专委会的发展进行研讨。何洪林主任强调专委会是给长期生态学研究的学者搭建的一个交流平台,各生态站、野外站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相互了解并宣传;聚焦前沿探索和区域实践,基于野外站的长期观测数据,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方式,开展台站协同行动和联网观测研究,进一步探索新的科研范式,推出针对区域或者主题方式的系列成果表达。
CERN第二十七次工作会议包含了开幕式与工作报告、特邀报告、分组讨论、典型发言与分组汇报、会议闭幕式、CERN工作座谈会和沙坡头野外科学考察等环节。在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冯起院长首先致辞,对各位参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中国科学院科技基础能力局苏奋振副局长、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领导先后致辞,肯定了CERN在生态系统监测、研究与示范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在CERN工作会议的分组讨论环节,参会人员围绕完善CERN发展战略规划展开热烈讨论。黄晖站长对CERN发展战略规划大纲内容中缺少海洋相关研究内容进行了补充,同时也建议补充“示范”内容,进一步完善了CERN发展战略规划内容。CERN科学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结合30年生态网络工作经验,针对CERN发展战略规划的讨论稿提出了5点核心意见:1)明确规划核心目标:将CERN建成世界一流的国家生态系统网络;2)理念更新:突破狭义生态系统概念,重视圈层相互作用;3)强化学科交叉与人才培养;4)加强建制性管理;5)避免认知误区,明确野外站定位且避免强制所有站联网,允许专项研究站存在,确保网络质量而非数量。在CERN工作会议的座谈会环节,于贵瑞院士组织了CERN站长、中心主任座谈,就相关具体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苏奋振副局长对座谈会进行了总结,发表了4点建议:1)院里将与各方共同探索优化站与网络的管理方式;2)逐步完善评估机制;3)鼓励野外站积极争取国家和院各类项目支持;4)加强野外站亮点成果宣传报道。最后,参会人员前往沙坡头站进行野外科学考察,先后参观了沙坡头站科技成果展厅、实验工作区及综合试验示范区(包括固沙植物迁地保育基地、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平台-OTC群、荒漠蓝藻规模化培养基地、中国北方沙区水量平衡自动模拟监测系统-Lysimeter群等),实地了解了沙坡头站在荒漠生态系统研究与治理方面的先进技术和成果。
此次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第二十七次工作会议的成功召开,促进了全国各生态站及相关单位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明确了CERN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对于推动我国生态系统研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次长期生态专业委员会年会的召开为交流我国生态系统科学相关研究进展与趋势,推动生态学理论发展、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态问题以支持环境政策制定搭建了国家部委、地方政府与跨学科科研人才的同行学术交流平台。
开幕式现场照片
CERN工作座谈会照片
沙坡头站野外科学考察合影